“把握宏观视角下的微观地理事物”——潘雯老师的研讨课《欧洲西部》

发布时间:2024-04-22 阅读次数:
在梅岭中学“跨学科协同育人”主题教研活动中,地理组潘雯老师开设了一节题为《欧洲西部》的研讨课。《欧洲西部》着重帮助学生清楚认知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畜牧业生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理清自然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同时,联系中国实情和乡土地理,认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640.webp.jpg640 (1).webp.jpg

教学过程围绕“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探索——教师合理引导——感悟地理学习方法”主线进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课程伊始,潘雯老师通过播放《欧洲西部》旅游宣传视频,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新旧知识迁移,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再次回顾,层层递进,学生自主探索“区域地理位置”,形成深刻记忆。

640.webp (1).jpg640.webp (2).jpg

在本节课重难点“明确本区独特自然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问题研讨阶段,潘雯老师利用“微信朋友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融入情境教学。

640.webp (3).jpg640.webp (4).jpg640.webp (5).jpg

在情境中,学生根据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开动脑筋,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入手,解读“多汁牧草的生长习性”,通过生物学科学习经验,充分锻炼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握宏观视角下的微观地理事物,解读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作用,诠释地理学因地制宜协调发展观,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学生综合发展。

640.webp (6).jpg640.webp (7).jpg640.webp (8).jpg

扬州市地理教研员吴春燕、树人学校吴小洁、竹西中学居加莉、梅岭中学梅淑君等地理教研骨干在研讨中提出,潘雯老师这节课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及知识立体迁移。遵循新课标核心素养,体现了地理学中人地协调这一观点的分析和运用。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渗透学科融合的理念,符合新时期地理育人要求。

640.webp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