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无国界
这时我的朋友奋勇当先,脸涨的通红,却装得处变不惊地问:“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儿来)”“ I am from the UK (我来自英国) ”朋友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就说几句话,瞧把你吓得。”我讽刺道。“那你说呀!”朋友很不服气。“说就说,谁怕谁呀!”我回道。
“Excuse me,who is that young man?”(请问那个男生是谁)”我说得结结巴巴,拿筷子的手直抖。艾米莉朝我笑了笑,示意我别紧张,接着回头看了看:“He's Ed(他是爱德)”,我的手似乎抖得不那么厉害,埋头吃饭,不想再丢人了。可艾米莉却开始向我提问:“Who's your teacher?(你老师是谁?)”兴许是太紧张的缘故,我居然半天没听懂如此简单的句子,还好朋友帮我解了围。艾米莉似乎看出了我的紧张,便说:“Don't worry(别紧张)”得到艾米莉的鼓励,我大胆起来:“Can you use chopsticks?” “Yes, I can” “How do you think about China?” “It's very beautiful . I like China.”……我用上了我所会的所有英语单词,使出浑身解数,手舞足蹈,尽力与艾米莉交谈,我们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艾米莉也表示和我们吃饭很开心。
在十天的夏令营中我们相处得融洽,成为了好朋友。我想:其实外教并不特别,虽然他们来自超一流名校,也一样平易近人。只要我们敢于开口,勇于与他们交流,以诚相待,即使我们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与信仰,我们也不能超越国界,建立深厚的友谊。
外教哥哥、姐姐虽然都走了,但我们会永远想念你们的。
游绍兴兰亭
梅岭中学 袁敏
七月二十九日下午,我和参加“常津桥”国际英语夏令营的同学、老师们驱车来到浙江绍兴的兰亭。
一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正在修建的高楼大厦让我领略到绍兴市正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快要到兰亭时,连绵起伏的山岭映入我的眼帘,山岭上满是苍翠的树木。而绍兴的天也是我难得见过的,湛蓝的天上,大朵大朵纯白的云看上去像小时候吃的棉花糖一样,灿烂的太阳散发出明媚的阳光。
下午一点汽车到达兰亭。进入兰亭,一条石径小路通向兰亭深处,小路两旁,一大片竹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里的竹子不是绿色的,而是墨绿色的,我想兰亭是一个书法圣地,相传这里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之处,这些墨绿色的竹子就是王羲之的墨染黑的吧。
顺着这条石径小路,我们来到了兰亭第一个景点——鹅池。只见池水清澈见底,池旁有几座假山,假山下,几只大白鹅正在左右踱步。看着这几只高昂着头,羽毛洁白,体态丰满的大白鹅,我知道了王羲之为何曾说“鹅高昂着脖子以及全身洁白的羽毛象征了一种清高和洁白无瑕的高尚品格”。这时,导游告诉我们王羲之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20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变来的。听了导游的讲解,我欣赏着这处美景,我仿佛听见了这处美景正向现代人民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的传说。
在鹅池的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三角亭下的鹅池碑。这个碑也称为“父子碑”。“鹅”字是父亲王羲之写的,“池”字是儿子王献之写的。仔细看看这个碑,就能发现碑上的一个“鹅”字一个“池”字大有不同,“鹅”字透着秀气,“池”透着粗犷。
看完鹅池和鹅池碑,我们经过兰亭碑亭,看到了康熙皇帝的御笔“兰亭”二字,来到了曲水流觞,还没来兰亭之前,就听说这是兰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远远看去,一条细细的河流从远处顺着鹅卵石铺成的一个“轨道”,缓缓流到我们面前。不经导游讲解,我们还没看出这条河流就是一个“之”字。导游告诉我们,曲水流觞在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王羲之与朋友饮酒作诗的地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是在这写成的。而如今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
然后我们又来到兰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御碑亭。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凝视着这座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 。”看着这座碑,我们心中对兰亭的仰慕之情,对王羲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临池十八缸,欣赏了那个“太”字,听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写这个“太”字的故事。
两点半我们来到王右军祠,看到了不同的书法家临摹的《兰亭集序》,领略到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髓。
最后我们又在兰亭里自由游览,到下午三点半,我们才出了兰亭乘车返回。
洗 脚
夏令营2班 夏泽坤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早上的太阳就已经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就连树梢就像施了定身法似的,一动不动,燥热而闷气。我的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很是烦闷——这次令我们开心而又留恋的夏令营就要结束了,相处了几天的外教老师今天会给我们上最后一天的课程,一想着这件事,我的心总有一种难舍的情结在揪着我的心,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走进教室,大家也许都和我的心情差不多吧,教室里的气氛显得有点沉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舍的味道。这和平时的欢声笑语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的课还是在外教Ed老师一如往常的诙谐气氛中开始了:“Hello, every one!”边说边做着与往常一样夸张的动作,一下子就把我们给逗笑了,仿佛气氛一下子就又活跃起来了,可这次不同的是,笑过之后心中似乎有一种酸涩的感觉弥漫开来。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就已经过去了。突然,Ed老师让我们大家围成一个圈,在我们以为又要开始什么新游戏的时候,Ed老师竟端来一盆清水,拿来一块肥皂,一条毛巾,很郑重严肃地说要给我们洗脚,他的话一下让我们班学生都惊呆了。
Ed老师用他那双粗糙而柔和的大手,轻轻地提起Lucy的小脚,如同对待珍宝般轻柔地擦洗着,眼神里充满着关爱,我的眼睛模糊了……不知过了多久,Ed老师那熟悉的身影来到了我的面前,我的心猛的一颤,老师的膝盖竟然已经破了,我努力地配合着老师,感受着老师那份特殊的爱,眼泪不由自主的一滴滴掉下来!
Ed老师的手是粗糙的,但老师给予我们的爱是那么的细腻,我不由得想着Ed老师平时的点点滴滴:每当拿矿泉水时,Ed老师一个人拎一箱回教室,忍着胃痛给我们上课、做游戏……Ed老师总是用他的幽默诙谐感染着我们,用他的热情与细心关爱着我们,我们成功,他喝彩;我们失败,他鼓励……该跪下的应该是我们!
当Ed老师洗完最后一个同学的脚时,我不由自主的来到Ed老师的面前,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帮老师洗起脚来,我轻轻地清洗着老师的膝盖,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Thank you! Ed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记住你给予我的教育!”
放学了,我回眸看着向我招手的Ed老师,眼睛又模糊了……
我当了回侦探
沈晨
在夏令营中的集体活动是最受欢迎的,每天的活动都十分精彩,但我认为最好玩、最刺激的一个活动就是:“神秘的侦探”,怎么样听名字就怪吓人的吧,亲身体验更有趣呢!
当天下午,我们和平常一样在自班教
今天的活动内容就是找到谋杀Emily的凶手,其他的六个外教全都是嫌疑人,我们的任务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去各个班找外教询问线索,并且要完成任务,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六个外教都有自己的人物形象:David是Emily的助手,Ed是Emily的厨师,Elishal是Emily的表妹,Georgie是Emily的最好的朋友,Moon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曾受到Emily的侮辱,Hovie是Elishal的丈夫。而且每个人都和Emily的死亡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就给我们增加了难度。
很快,我们每个“侦探小组”就出发了。我们班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完成各种任务,另一个小组负责调查,两组配合得非常默契。终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班把Ed和David定为最后的两个嫌疑人,我们必须从两个人当中选择一个真正的凶手,听Emily透露,Ed是她的儿子,但她并没有给他财产,而是把财产给了得力的助手David,所以我们分析,肯定是Ed记恨母亲没有给他遗产而起了杀心。
但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竟然猜错了,真正的凶手是David,是一班猜中了。原来,当David知道Ed是Emily的儿子后,怕Emily会改遗嘱,所以就在对西瓜过敏的Emily的食物里放了西瓜汁,导致Emily中毒身亡。
这次的活动真正是有意义极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判断能力,还考验了团队的协作能力,这个“小侦探”很值得一当哦!
7月28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快乐的时光总是在飞速地流逝。转眼间,已是夏令营的第8天,也是营内生活的最后1天了。今天的生活是令人伤感的,但却也是快乐的。正如往常一样,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可却又在不知不觉之间给这一切蒙上了一层伤感——我们即将离别,告别让我们快乐,让我们互相之间产生友谊的夏令营,还有那些见多识广却又平易近人的外教以及助教老师了。
今天是平常的。我们一如既往地做了开始的热身活动,并且由Moon为我们讲You Are Special的最后一课。
今天却又是异常温暖的。课堂结束后,伴随着舒缓的音乐,Moon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们送别——他用一盆清水和一块肥皂为我们洗净双脚,也洗净未来的道路。当清凉的水驱散了夏天的炎热,老师的那双手便显得格外温暖了,他暖透了我的心,暖透了我的眼睛,使我温暖的眼泪也缓缓流下。
今天又是那么的快乐。早已熟悉的游戏,当笑声融进眼泪,回望那些熟悉的脸庞,心中又何止是喜悦呢?
今天还是如此的精彩。短暂的闭幕式,却凝聚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歌声和舞蹈,欢笑和泪水,离别和伤感,交织着,密密地织起一张大网,网住我们每个人的心。
突然想起八天前,第一次进营,面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哥哥姐姐们,心里就像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紧张,陌生,崇敬,害羞。8天时间,是短暂的,可筑起的感情却是十分长的。8天过去了,紧张成了眷恋,陌生成了熟悉,崇敬成了崇拜,而害羞却让那种感情愈加割舍不断。
“我还会再见到他们吗?”我问自己。我不知道,也不敢过问,只是在与外教的聊天中,我总是不知不觉地问他,“Do you love Yangzhou?”“Do you want to go to Yangzhou again?”好吧,倘若分别是必然的,只愿向他们所教的那首歌中唱的一样“a beautiful sunrise eternally”
还有两天,两天之后,我们就将踏上各自的旅途,追梦的路途……
————梅中新生沈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