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演讲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16 阅读次数:

 

 

读书、演讲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严华银

 

一、教师的专业结构(一)

教育信念(在对教育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关和教育活动观等);

专业知识(学科素养);

专业能力(教学素养);

专业态度和动机;

专业发展意识。

二、教师的专业结构(二)

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 、心理学等知识);

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如设计教学、策划活动、实施教学、应对生成、解决即时性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三、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几个重要结论

教师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系;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也可以通过密集式的培训达到;

惟有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能通过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

而最为关键的是,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现代教师角色新定位

    1、作为信息整合者的教师   

信息化时代:信息缺乏——信息丰裕——加工整合信息——形成新的立场和想法——为当下教学、教育观念更新、自身的专业发展服务。   

美国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立者加德纳《迈向未来的五种能力》:整合力是指汇总不同领域的见解,整合为一个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将这个崭新的想法适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2、作为文化相对论者的教师   

文化相对论——是文化学、人类学的一种基本观点,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基本观点是,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充分的价值,不同文化乃适应于不同环境而生,无所谓高低优劣之分;在比较各名族文化时,必须抛弃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我族文化中心主义”观念。

3、作为创意设计师的教师   

从今天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看,教师需要把每次备课过程当作教学设计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当作对自身教学智慧挑战的过程。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意识到,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案供自己去选择,教参充其量只起到参考作用。   

——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要意识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预定的答案,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学生状态、问题的特殊性加以解决。

4、作为终身学习者的教师   

教师这个“天然”就应该以学习为己任的群体,反而今天需要强化学习、大力宣传学习、鼎力促进学习的对象。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其实成为研究者的前提应该是成为学习者。

——创建学习型学校,其实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是教师要成为学习者。

要成为教学者,首先要成为学习者,这种学习贯穿于职业活动的全过程,甚至贯穿于教师的一生。

5、作为道德示范者的教师

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要求看,教师在当今仍需作为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呈现在学校,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   

——最有效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示范,可以表现为超出现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上,也可以表现在持续稳定、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上,从今天和现实看,后者可能显得更为重要而可靠。